两部家训传承百年“教我们如何做好人”
原标题:两部家训传承百年“教我们如何做好人”
成都双流刘沅后人:
两部家训传承百年“教我们如何做好人”
刘镛晋向记者介绍《豫诚堂家训》。
清代四川学者刘沅,世人称为“川西夫子”。其著作《槐轩全书》,创立槐轩学派。
由省纪委监委机关、省委宣传部主办的第二届“天府好家规”征集活动目前正在火热进行中,成都市双流区纪委监委推荐了刘沅家族的家训。
刘沅一族,人才辈出。刘氏家训有两部,一是《蒙训》,二是《豫诚堂家训》。6月8日,刘沅后人刘镛晋告诉记者,《蒙训》与《豫诚堂家训》两部家训传承百年,潜移默化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至今依然发挥着作用。
两本家训:“教我们如何做好人”
“你看这本书,开篇就是我们家的两则家训……”在刘镛晋家里,她向记者展示了一本《国学经典成都读本》,该书的第一篇是《蒙训》,第二篇是《豫诚堂家训》。这两篇都是刘沅为8个儿子和其子孙所写,至今已经传承了百年。
据悉,《蒙训》用于儿孙启蒙;《豫诚堂家训》虽然只有500个字,但字字珠玑,句句警言。
四川省历史学会会长谭继和非常推崇刘沅,他曾在媒体上公开表示,巴蜀文化近代对华夏家教文化的贡献,以近代开端时期西部启蒙思想家刘沅的《豫诚堂家训》和《蒙训》为楷模性代表。
大道至简。《豫诚堂家训》开篇第一句就是“天理良心,人之所以为人……”“家训就是教我们如何做人,做好人!”刘镛晋说,家训中包含了如何处理父母关系、夫妻关系、兄弟关系、朋友关系、上下级关系等,用语浅显易懂,非常接地气,重点教育人最基本的心性修养。
传承百年:后人大多从事文教职业
双流刘氏是一个大家族,刘沅有8个儿子,刘镛晋的曾祖父是刘沅的第六个儿子。1991年,刘镛晋的父亲刘恒蓺召集五湖四海的族人回到家乡一聚,当年有150多人到场。后来,刘氏族人常常在清明节前用祭祖的方式团聚。
他们聚会的话题总是少不了“传承”二字。《豫诚堂家训》和《蒙训》一直保持着生命力。
刘氏后人中知名的人士包括:著名书法家刘东父、化学家刘铸晋、魔芋专家刘佩瑛、茶学大家刘勤晋、著名书法家刘奇晋……刘镛晋告诉记者,刘佩瑛和刘勤晋就是刘沅第四个儿子的后人。“晋”字辈和“恒”字辈的后人大多从事文教职业。
刘沅教育后人世代秉承“忠孝”“孝和”“纯孝纯悌”等家风,恪守《豫诚堂家训》。如今,刘镛晋8岁的孙女都会背诵两则家训。
开枝散叶:刘氏家训走进千家万户
一百多年前的刘沅可能没想到,自己为子孙后代编写的家训,会被无数陌生的孩子传唱。
双流彭镇是槐轩文化的发源地。去年,在彭镇槐轩故里文化苑内,一群小学生穿上汉服,在老师的带领下吟诵《豫成堂家训》。作为活动的主导者,双流区纪委监委注重寓廉于教,与相关单位和“川西夫子”后人共同对槐轩庐墓进行改造升级。
“以刘沅为主题,我们还开展过好家训展览。”双流区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说,为了让好家风走出历史,走进千家万户,展览集中展示了刘沅所著的《十三经恒解》中所能收集到的部分古籍资料以及他著作的海外译本,同时还提供了刘沅及其后代刘东父、刘奇晋的书画作品,刘沅后人、当代植物学家、魔芋专家刘佩瑛的文集以及来自19个家族的族谱。
此外,彭镇近年来大力开展“槐轩文化”品牌建设,先后推出了一系列以槐轩为主题的文化活动。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刘秋凤 摄影报道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两部家训传承百年“教我们如何做好人”
朱家“以铜立业,以书为训”的家训传承百年
龙山路社区开展传承优良家风家训活动
张家港市德积街道:传承家庭美德,讲好家风家训
聚力成师:如何擦亮家风以及传承的“记忆名片”
历经百年兴衰 川剧如何振兴再出发?
一代代族人恪守家训 家族才能持续兴旺
跟着“非遗菜刀”传承人去“打刀” 感受百年技艺
常州红色人物家谱家训选粹在常博开展
《朱子家训》走入英语世界
推荐资讯
- 1李沁肖战已同居领证? 李沁肖 47928
- 2闫妮老公邹伟平简历 闫妮前 43158
- 3王凯蒋欣承认已有一子? 结 38813
- 4王灿前夫 王灿的第一任老公 36175
- 5汪希玥回北京过年,怎料见到汪 32170
- 6张佳宁和宋轶长得像 同属甜美 25314
- 7央视主持孙小梅丈夫曝光,是大 20260
- 860年代,洪秀柱(右后)与父 19568
- 9佟丽娅事件是什么 佟丽娅回应 19032
- 10妻子频繁出轨老外,没想到被丈 18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