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枝入画 寻味时光

原标题:荔枝入画 寻味时光

《电白荔红》。林家驹 作

《岁月静好》。林锦娣 作

《源远流长》。刘桐 作

《电白荔枝公园》。崔建荣 作

《大利丰年》。周瑞 作

《荔园飘香》。邓旭汉 作

《岭南佳果·荔园飘香》。何秋娟 作

岭南六月,蝉鸣荔红。在茂名电白等荔枝主产区,漫山遍野的荔枝林正迎来一年中最好的时光。林间,一棵棵树上挂满团团红火,肆意地释放着岭南佳果的魅力,享受着人们的追捧。

丰收的景象也不仅仅出现在林间。离开乡野,另一种令人垂涎欲滴的荔枝也悄悄“熟了”。电白一些艺术工作者将荔枝入画,一张张纸上,经他们涂抹勾勒,火红的荔枝跃然灵动,超脱了寻常美味水果的定义,成为另一种文化风物的象征。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1000多年的光景沉淀,赋予了荔枝许多文化内涵。在人们眼中,它是让人望之生津的舌尖美味,又是可供探寻的田野美景;它是岭南一隅的特色作物,又凝聚成代表着一方风土的品牌标签。在很多人眼中,它还和许多有具体指向的孩时记忆、现实生活、乡土民宿和振兴故事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

因此,人们将其入画,画出了许多在树上不一定能看到的韵味。

林家驹现居鹏城,他对荔枝充满了感情,一年一度的荔红飘香让他“更留恋家乡电白”。所以,他希望“以丹青写家乡荔红,用笔墨传颂电白丹荔”。

周瑞运用墨色浓淡、干湿、疏密、虚实、对比变化,使画面的水墨灵韵的荔枝树,枝叶繁茂,郁郁葱葱,衬托出一串串、一颗颗成熟荔枝,表现了茂名荔熟时节,新歌醉人的情景。

何秋娟画出了心中的记忆。她说,孩童时候,每年盛夏荔枝成熟之时,大人小孩围坐在荔枝树下摘荔枝,就是她印象最深刻的场景。所以她画下了树下几箩筐荔枝,树上一串串荔枝,一簸箕荔枝,各司其职的采荔人,用色彩强烈的红绿两色展现了收获的喜悦之情。

崔建荣觉得,悠久的电白荔枝历史孕育了丰厚隽永的贡荔文化、洗夫人文化和俚人文化。所以他以工笔与写意结合的手法着墨在电白荔枝公园主体宏伟建筑与漫山遍野荔枝的交映生辉上,着力渲染荔红大地的美丽画卷和无尽诗意,也突显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想家园。

“有些荔枝树的节疤边缘,每每冒出一串或者几个荔枝来,我觉得这是大自然的奥妙和趣味。”刘桐通过写实手法表现古树的老朽沧桑,又以老树新枝和硕果累累表现古树的生生不息,他将作品题为《源远流长》,意在表达电白种植荔枝历史悠久,年复一年述说着荔农增收奔康的故事。

画作主题虽是荔枝,但每个人似乎又看到了不一样的荔枝。山水、花鸟、人物、建筑……即使荔枝画中的配角,也似乎成了可供细细琢磨,激荡人们万千思绪的主体,经画家们提笔、下笔,给荔枝添上了另一番悠然深远的风情。

撰文 邓建青 本版统筹 邓建青 邓博方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荔枝入画 寻味时光
舞台剧《寻味》将在京上演 两岸共话温情与沧桑
贵州纳雍:油菜花开 美景入画来
刘仲华院士序《寻味人间》:万千风味皆为人生
唐朝“快递小哥 ”如何配送荔枝?
绘画作品集《奇境入画》出版,超越现实又充满戏剧色彩
花鸟入画,何处寻诗意
马伯庸小说《长安的荔枝》将拍电影 概念海报释出
红楼梦:宝玉送探春一盘鲜荔枝,细节诡异,预示探春悲惨结局
看完《长安的荔枝》顿悟:老实人的出路,到底在哪儿

网址: 荔枝入画 寻味时光 http://m.taoroudan.com/newsview96699.html
所属分类:行业资讯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