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帆、夜织、春耕、雪钓……闵行竟然可以这样诗情画意——丨闵行情

原标题:归帆、夜织、春耕、雪钓……闵行竟然可以这样诗情画意——丨闵行情

沧海桑田,老闵行的发展是上海城市发展的一个缩影,与上海市文脉密切相连,而近现代的海派文化也在这里生根发芽,并得到彰显。

你将听到的是由闵行中学附属实验中学的青年才俊诵读的《两诗人同题诗》。欣赏李媞、黄家锟两位诗人作的《申江十景》诗……

两诗人同题《申江十景》诗,今日闵行

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特定的景物和景名,在诗人眼里,往往把当地最有特色的自然景观、人文胜迹,以艺术而凝练的语言,作出十分生动的描述,形成“八景诗”“十景诗”。这些被描写的地方也成了当地人文、自然景观的代表,成了具有地标意义的文化符号。

清嘉庆、道光间闵行镇才女李媞撰写了闵行《申江十景》诗,后来又有黄家河圈处士黄家锟以同题作《申江十景》诗,两位诗人的诗作体现了古代文人独特的审美情趣,也为今天的人们留下了一笔珍贵的文化遗产。

申江十景写的是闵行镇的十处景观,六首为自然景观,四首为人文景观(归帆、夜织、春耕、雪钓)。李媞注重选题的搭配,人文与景观的融合,在季节上,有春、夏、秋、冬之分;在时间上,有早晨、白天、傍晚、夜间之分;在地物上,有河流、街道、桥梁、房屋之分,既全方位体现了景观的特色特点,又使景观变得有声有色、有情有意。而把南浦与归帆、北街与夜织、留桥与春耕、横泾与雪钓结合在一起,以劳动人民生产劳动场景渲染景观,使景观从静态变为动态,变无声为有声,让人感到亲切,也是作者热爱家乡的表达,在序中,李媞写道:“吾乡枕黄浦而九峰三泖环绕于西,数百年来人文蔚起,论云间名胜者,首屈指焉。”

民国《上海县续志》记录了李媞的诗,放在了“名迹·古迹”类目里,也作了地名的解释:东阁在镇东奎星阁后。易园为李林松著书处。竹庄即竹荫庄,为张氏竹园。度门寺见前志寺观。西寺俗称西庙,今改建农业学校。留桥俗称牛桥,在易园外。横泾又名横沥。

诗人的诗作如下:

东阁观潮

(李媞)

欲看波涛宕俗尘,登临无暇拜春申。

怒声一派推山倒,可有乘风破浪人。

(黄家锟)

歇浦秋涛滾滾来,春申高阁傍江隈。

凭栏但觉风成阵,隔岸遥看雪作堆。

芦子渡边悬落日,筑耶城外惊轻雷。

登临有客时翘首,几度吟诗把酒杯。

南浦归帆

(李媞)

一叶飞来趁好风,回头已出白云中。

舟人知道家乡近,渐渐收低数尺篷。

(黄家锟)

万家烟火傍江头,极浦茫茫不系舟。

双桨乍停风色利,高桅遥映日光浮。

人居奇货来渔国,客算归程坐舵楼。

薄暮市声犹扰扰,篙工买醉卧芦洲。

易园早梅

(李媞)

宦海归来老水涯,安排树树雪横斜。

伤心林下人何在,留得冲寒几点花。

(黄家锟)

老梅花发水之滨,岑寂名园远市尘。

数点凌霜香耐冷,几枝映月色争新。

高标瞥见过墙好,消息先迎隔岁春。

管领东风向残腊,低回林下忆词人。

竹庄新篁

(李媞)

雷雨声中早出尘,与梅恰好作芳邻。

看时何必从头问,也算此君旧主人。

(黄家锟)

春来生意绕村庄,添得萧疏竹几行。

解箨每闻声簌簌,放梢便觉色苍苍。

月明满径云筛影,风过回廊粉转香。

剧爱青青环左右,主人镇日坐潇湘。

谯楼残月

(李媞)

柝声催落月如钩,人对西风一倚楼。

看到高低霜压屋,方知身果在云头。

(黄家锟)

听鼓高楼梦不成,良宵残月映三更。

帘垂芦苇光分淡,叶脱梧桐望里明。

野市茫茫沉兔影,荒村喔喔晓鸡鸣。

还看磊落星迎曙,尚有街头击柝声。

注:谯楼即建造用以望高的楼,古代用于敲钟报时和观察火情。闵行镇原有更楼二座,一在竹荫庄,一在同源典当屋西、近大操场。由富商大户聘年老更夫,颈挂一节系带的开孔毛竹筒为更具,称柝或梆子,敲击发声,夜间一手提灯笼,一手以棒击更,穿街走巷,边走边喊,提醒各家门户防火防盗。

度门晓钟

(李媞)

问谁被度入空门,绝早钟传远近村。

毕竟蒲牢神力大,一声惊起万人魂。

(黄家锟)

度门古刹亦清幽,每听晨钟出寺楼。

有客禅关闲侧耳,何人苦海暂回头。

梁悬佛火灯光淡,僧老蒲团慧业修。

东望扶桑腾旭日,长空百里韵悠悠。

北街夜织

(李媞)

处处风摇一点灯,新年已近价难增。

丁娘夜半停梭问,纱向西邻借未曾?

(黄家锟)

勤苦贫家守女红,灯光一点隔窗红。

停梭漫向丁娘问,织月还怜丙夜同。

欲较短长原有幅,只愁断续怕无功。

机声轧轧忘安寝,好梦惊回邻舍翁。

西寺夕照

(李媞)

一片明霞破晓烟,红墙角抱碧江边。

老僧饭罢支筇立,笑指来朝又好天。

(黄家锟)

薄暮微云漏夕阳,照来西寺满垣墙。

黄添罗汉松梢嫩,红到菩提树影长。

晚课木鱼声断续,觅巢林鸟尚翱翔。

刹竿隐约还留恋,一角钟楼耸敏航。

留桥春耕

(李媞)

新涨桃花一带溪,小桥西去看扶犁。

东风不管农忙甚,吹得残红满绿畦。

(黄家锟)

柳岸频闻布谷啼,看耕便往小桥西。

四乡地辟田千顷,三月天阴雨一犁。

人倚桔槔湖欲上,花飞馌饷路应迷。

插秧亚旅排行出,歌唱前村日未低。

横泾雪钓

(李媞)

寄身烟水任高歌,独坐船头雪满蓑。

莫羡江心鱼更好,获芦深处少风波。

(黄家锟)

纷纷密雪下沙滩,老健渔翁把竹竿。

舟放江湖愁浪险,身披蓑笠耐风寒。

红迷枫叶堆频扫,白映芦花辨亦难。

钓得鲈鱼天欲霁,呼童沽酒醉乡宽。

日前,闵行区政协办公室、区教育局、团区委和闵行区融媒体中心联合推出了“发现闵行之美”系列丛书诵读活动,将陆续邀请闵行区多所学校的青少年一起来读好书、善读书、懂历史、爱家乡,合力推动“闵行情”读书活动落到实处。

第五季,将为您诵读《“小上海”老闵行》。

“闵行为本邑首镇,地当水路之冲,户口殷阗,商业繁盛,距县治约六十里许。地产棉花多于粳稻。风俗素称朴实,近亦渐趋浮靡。水道有小轮,陆路有汽车,交通颇便。镇之西北有北桥镇,钟楼在焉。其西为马桥镇。而其北为颛桥镇。四镇统称为西南乡云。”

这是由上海著易堂出版于1927年的《上海乡土地理志》(李右之著)对闵行的描述。

书中的“闵行”指的是镇。1960年1月设立闵行区后,撤销了闵行镇建制,闵行镇这块地方被约定俗成称作“老闵行”了。1992年9月,原上海县和原闵行区“撤二建一”,建立了新的闵行区,但“老闵行”的称呼在当地民间依旧使用着,并泛指为整个江川路街道。

历史上的“老闵行”地区,古有秦皇驰道连通上海县署,为水陆要津,因地域之便,长期以来,这里商贸发达、街市繁华、人文荟萃、群贤毕出,一度在江南地区城镇中颇有影响力。

使老闵行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是在解放以后。随着上海汽轮机厂、上海电机厂的建成,现代工业开始发展,这里建起了汽轮、电机两个工人新村。1958年起,大批工业企业迁来,老闵行成了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1959年建成以一号路(江川路)为主的10条城市道路,在主要道路两侧配置商业网点。以东风、红旗新村等处为中心,新建各类职工住宅25万平方米,学校、医院、邮政、银行、影院、菜场、公园等设施也开始有计划地逐步配套建成,昔日的经贸重镇终于蜕变成为一个现代化工业新城,著名的卫星城,形成最初的产城融合区域。

1980年代后,随着城市化的推进,江南古镇的街景在老闵行逐渐消失,但《闵行诗存》“序”中所描述的“舟车辐辏,人物昌丰;虽无临淄之十万家,已聚德星于五百里。”之历史记忆和人文信息,却有幸留存了下来,且引起越来越多文史研究者的重视和探索。

《“小上海”老闵行》试图寻觅老闵行的“老底子”,关注老闵行的历史发展变化。

(图片由“今日闵行”授权)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闵行镇又叫“米行镇”,你知道是什么原因吗?丨闵行情
黄浦江上航行最早的轮船公司,就在闵行……丨闵行情
这个重要部门曾设驻闵行,历经明、清二代……丨闵行情
吕凉:做能做的,做想做的!丨闵行情
有钱难买俞塘北,缘何?丨闵行情
这样的钮永建先生,你知道吗?丨闵行情
马桥出土的蓝印花布丨闵行情
马桥的“马”,究竟取自何处?丨闵行情
几回回梦里是故乡丨闵行情
有种想念叫荷巷桥丨闵行情

网址: 归帆、夜织、春耕、雪钓……闵行竟然可以这样诗情画意——丨闵行情 http://m.taoroudan.com/newsview128699.html
所属分类:行业资讯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