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人的家风传承——再读《记忆深处的文联大院》

原标题:文化人的家风传承——再读《记忆深处的文联大院》

郑晓边

武汉市文联大院

搜狐教育推送了“文化人的遗风”(郑晓边:文化人的遗风 —— 读《记忆深处的文联大院》有感,《搜狐教育》语音2023年10月30日 ),获得大院孩子们和海内外朋友的广泛关注。今日再发感叹:该书给了我老有所学、老有所悟的机缘。

《记忆深处的文联大院》(宋致新主编,团结出版社2021年)作者团队都是进入花甲之年的文联大院二代人,他们的童年经历、文化品味和生活体验集中反映了家风家训的影响。在一本书里窥见一批作家诗人、画家导演、戏剧演员、音乐编辑的家庭教育和代际生活发展,的确弥足珍贵。

宋致新主编:《记忆深处的文联大院》团结出版社2021年

总览30多篇叙事文章,似乎有些规律可循:一是上辈勤奋努力工作。作者父母无论是大户人家还是平民百姓,他们都是随着解放战争的脚步进入江城,通过各种在职学习途径,发展自己的专业兴趣和创造力,深入家园建设生活,积极为职场和社会服务。二是传承好家风家训。父母关注家风建设和家族世代相传的风气,给后人树立良好的价值准则。这种家风家训的传承是在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言传身教的,能够让后代人认同和记忆。三是亲子互动,同舟共济。在历次社会政治动荡中,家人团结一致,不畏艰难,共渡难关。

一个有趣的现象是:“青少年的反叛”在文化名人家庭执拗地体现出来。如父母一代曾经从大户人家叛逆参加革命,或从贫困山沟奔赴城市谋职发展;二代子女很少沿袭父母的文化职业,诗人的孩子热心体育,演员的孩子关注商贸……但殊途同归,二代子女自己到了花甲之年,就能逐渐感受父母的养育之恩和家教良苦用心。

“文革”对读书人的影响深远。父母长辈一代人尽管遭受无穷磨难,但所具有的职业能力和文化修养使他们等到春天来临时刻,依然老骥伏枥志在千里……而青少年辍学的影响却会影响人的终身发展。一大批二代人因随父母下乡劳动而中断初中学业,他们在漫长的生活体验中,自学成才,逐步实现大学梦想……写出该作品的多数作者,一定是那些意志力强大的善学者。

与文联大院李洪和晓梅团聚2023

这本书似乎是花甲之年的作者为后辈人写的,是希望好家风家训继续传承下去。当代人难有更富裕的时间和精力来读书,必须学习“会读书、读好书”(郑晓边教授寄语大学生:为健康生活而乐读,《先导之声》2020年7月9日)。“好书”能满足生活需要,“会读”是善于选择,读出书中的潜在价值和精彩,有自己的体会联想和行动。

作者接受华中师大领导颁发先进老人标兵荣誉证书

花甲之年一晃眼已过去九年……我从儿童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研究领域投身老年与家庭心理与社会教育服务,发表的成果作品远远超出了我在职场奋斗的前30年。有人说,人的创造力峰值是在30-50岁。我的感受是,人的生涯发展成就因遗传和环境的因素而不同,家庭教育、家风传承与童年经历一直在缩短或延续人创造力的高峰时段,《记忆深处的文联大院》是最好的见证。

再次感谢《记忆深处的文联大院》作者们,用心作与善读书、会读书人共渡彩霞时光!

作者简介

郑晓边,华中师范大学教授,教育督导,华大新父母教育研究院院长,加拿大Concordia大学心理学系和人类发展研究中心高级访问学者,中国教育学会教育质量监测评价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青少年心专委荣誉委员,中国心理学会学校心理学和老年心理学分会前委员,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理事和老年心理专委会委员,湖北省老年学学会副会长和老年心理学专委会主任,湖北省科普作家协会和老教授协会理事,湖北省与武汉市家庭教育研究会理事,武汉老科技工作者协会和科学家科普团专家,九三学社湖北省委文教医卫和咨询工作委员会前副主任,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1978级校友。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文化人的遗风 —— 读《记忆深处的文联大院》有感
聚力成师:如何擦亮家风以及传承的“记忆名片”
家风家规代代传,200多岁的“省保”大院藏着马氏家族兴旺的密码丨天府好家规
带你寻觅记忆深处的那抹乡愁
讲述家风故事 传承中华传统美德
省文联主席陈智林谈家规家风:为人善知感恩,勤奋踏实追求人生
聆听模范家庭的相处之道 幸福密码!这场展演活动用声音分享家风传承
东风解人意 传承好家风
张家港市德积街道:传承家风家训,弘扬传统美德
传承好家风!常州市湖塘桥二实小这场主题展演让家风故事“活”起来

网址: 文化人的家风传承——再读《记忆深处的文联大院》 http://m.taoroudan.com/newsview139374.html
所属分类:行业资讯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