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春天会回来”,名砚非遗传承人的坚守
原标题:“相信春天会回来”,名砚非遗传承人的坚守
*本文为《半月谈》2023年第1期内容
钻研了20多年贺兰砚雕,许忠敬如今却越来越习惯开大车、卖菜和到工地干活。偶有闲暇,应朋友请求刻几方闲章,他才会拿起老本行。“要不是生活所迫,真舍不得放下。”
近些年,在市场大环境和疫情等因素冲击下,“三年不开张,开张吃三年”的贺兰砚进入寒冬。一些非遗传承人一边苦苦坚守技艺,一边靠“副业”养活家庭——当保安,送快递,上工地……再也顾不得“阳春白雪”了。
“开张吃三年”但“开不了张”
宁夏银川市宁阳广场地下一层门可罗雀,不宽的走道挤着汉服、皮雕等非遗产品摊位。仲生全的贺兰砚摊位并不惹眼,只有14平方米,墙柜上摆着大小不一的贺兰石原料,以及价格亲民的笔墨纸张。玻璃展柜里,陈列着几方他花费数月雕刻的贺兰砚,即便偶尔有人问起价格,也大多摇头便走。
圈外人很难相信,摊位主人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宁夏贺兰砚制作技艺的自治区级代表性传承人,更不相信仲生全小心翼翼拿取的砚台值四五位数。
仲生全正在雕刻贺兰砚 马思嘉 摄
今年,仲生全一方砚也没卖掉,只能靠刻章、卖水写布和墨水勉力支撑。“都说我们是‘三年不开张,开张吃三年’,问题是根本开不了张。”他说。
贺兰砚原料来自宁夏贺兰山悬崖之上,紫绿两色相间,并不规整。制砚人需观察石头,思考如何巧妙利用这两种颜色雕刻出灵动纹样。贺兰砚制作技艺国家级非遗传承人闫森林介绍,贺兰砚具有发墨快、存墨久、护毫等特点,因而跻身中国十大名砚;制作贺兰砚,不仅需掌握雕刻、绘画、书法等基础技能,还要学识广博,有艺术创造力。
1992年,还是少年的仲生全就对贺兰砚产生了浓厚兴趣,遂前往宁夏拜师学艺,一干就是30年。他坦言,那时贺兰砚市场火热,富有魅力,吸引着他刻苦钻研。如今,日益惨淡的市场一度迫使他盘算着和从事物流行业的徒弟一起搬快递。“现在年龄大了,转行很难,保安还能考虑一下。”他无奈地说,“可如果连传承人都不坚持,那这行就真没落了。”
本世纪初,宁夏贺兰砚从业人员有两百多人,如今核心从业人员不足50人。因收入不稳定,师父常招不到徒弟,越来越多的人被迫“转业”。
相比自治区级传承人,市级传承人补贴更少,“转业”压力更大。50岁的刘正豹从业27年,是贺兰砚制作技艺银川市市级传承人,如今每年拿1000元的传承人补贴,“连给徒弟买材料的钱都不够”。
“刻砚挣不来钱,刻得越好费时越长,价格就越高,越卖不出去。” 刘正豹说,在坚守手艺之余,他被迫去工厂打零工,在社区做防疫志愿者。
整日为生活奔波,逐渐消耗了制砚人的热情与灵性。和面临转业难的老一辈传承人不同,37岁的市级传承人许忠敬体力好、脑子活,发现贺兰砚养活不了一家老小后,他四处找活干,曾开大车给剧组拉过移动卫生间,也在疫情期间卖过菜,最近又琢磨着是否去滑雪场工作。
“转业”之初,许忠敬担心因无暇雕刻作品而被取消传承人资格,最终却无奈向生活“妥协”:“非遗传承人是个荣誉称号,但很难为它抛开一家人的生活。”
“曲高和寡”难接轨市场
贺兰砚也曾“火”过。贺兰砚制作人周云峰2006年就开设了工作室,那时他还未获得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称号,也没有成为贺兰砚自治区级非遗传承人,但上门收购他作品的人几乎踏破门槛,他完全不担心销售问题。那些在放大镜下被精致入微的刀法雕刻出的立体古画,意境深远,被作为高端礼品推向市场。
周云峰的作品《夜澜》
可随着政策和市场变动,加之疫情影响,不谙销售的周云峰被迫搞“前店后厂”自主经营,如今一年也难卖出一方砚。
一些传承人尝试对接旅游市场,但贺兰砚无法量产,难以满足市场需求。“客户一张嘴,类似的款型就要几十个,可每块石头都不一样。”许忠敬说,自己早年囤了些贺兰石原料,生活再难也没卖掉,“穷得只剩石头了,可作为手艺人,还是放不下这行”。
在各类非遗活动中,贺兰砚展位也显冷清。比起表演性强、价格亲民的草编、糖画等非遗技艺,雕刻贺兰砚需要安静的环境,无法现场向顾客展示。至于精美成品砚,人们通常看几眼便转身离去。
不少传承人试过将贺兰砚制作技艺带进校园、社区,都以失败告终。周云峰说,制贺兰砚需接触石头、刻刀,小学教师和家长往往担心不安全;中学生学业压力大,无暇深度了解;制作贺兰砚时,凿凿有声,漫天粉尘,不少爱好者难以坚持。
为了扩大收徒范围,如今已70岁的贺兰砚制作人闫森林,从2011年起就在宁夏艺术职业学院授课,并在当地支持建立的非遗传承基地中开展贺兰砚教学,贺兰砚制作被列为学生必修课。授课十余年,却无一名学生入行。“贺兰砚学徒期至少3年,这期间的生活费怎么解决?我也理解学生,毕业了总得有份安定工作。”闫森林说。
闫森林在制作贺兰砚 马思嘉 摄
随着宁夏加强贺兰山的生态保护,制作贺兰砚的贺兰石已被禁止开采。“一块砚得雕刻几个月,目前市场存量至少能培养两代传承人,再往后就不确定了。”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贺兰砚制作技艺自治区级代表性传承人石飚说。
“相信春天会回来”
兼职也好、苦苦支撑也罢,不少贺兰砚非遗传承人仍对疫情后的市场怀抱期待。许忠敬相信“我们的春天会回来的”。
要让这项古老技艺得以长久流传,关键在“人”。对于人才青黄不接的现状,业内人士建议校企结合,建立人才孵化基地。“目前在社会上很难再收到徒弟,只能从学校入手,学生文化程度也相对较高,但3年学徒期间,学生生计没着落,容易放弃,建议在此期间给予学生适当生活补贴,学生学成后帮助解决就业,调动从业积极性。” 闫森林说。
制砚 马思嘉 摄
根据相关规定,对各级非遗传承人应给予帮助建立工作室、发放带徒经费等支持,但受制于各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政策执行参差不齐。
专家建议,给予特别困难的传承人以针对性补贴,通过以奖代补等支持非遗传承人外出参加活动、比赛等。
随着时代发展,一些手工艺品和非遗技艺终将进入博物馆。收购精品贺兰砚,在博物馆展览收藏,并通过数字化技术保存技艺,也是重要手段。许多年后,当游客聆听到金属凿击金石的声响,观赏到石头上精巧灵动的纹样,一定能感受到贺兰砚制作人的绝妙匠心,进而自豪于民族文化的灿烂博大。
半月谈记者:马思嘉/ 编辑:徐宁
责编:秦黛新 / 校对:张子晴
原标题《名砚非遗传承人的坚守》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相信春天会回来”,名砚非遗传承人的坚守
守住技艺 开拓思路 “90后”非遗传承人的坚守与创新
【非遗在江西】在坚守中传承的“木雕技艺”
张光荣 书画装裱大师 非遗传承人
融合市场潮流,传承非遗技艺
冯巩赵炎被推荐为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
黄河澄泥砚传人的传承和创新
非遗 | 非遗空间让非遗接地气、聚人气
国家级非遗传承人谭广辉:要传承技艺,还要把广彩市场做好
网络达人说|“90后”非遗传承人的妙“剪”生花
推荐资讯
- 1李沁肖战已同居领证? 李沁肖 48195
- 2闫妮老公邹伟平简历 闫妮前 43195
- 3王凯蒋欣承认已有一子? 结 39119
- 4王灿前夫 王灿的第一任老公 36182
- 5汪希玥回北京过年,怎料见到汪 32181
- 6张佳宁和宋轶长得像 同属甜美 25345
- 7央视主持孙小梅丈夫曝光,是大 20263
- 860年代,洪秀柱(右后)与父 19576
- 9佟丽娅事件是什么 佟丽娅回应 19037
- 10妻子频繁出轨老外,没想到被丈 18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