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读偶录 -- 章学诚论“浙东学术”

梁启超论及清代学者整理旧学,认为:清代史学开拓于黄梨洲、万季野,而昌明于章实斋。但梨洲、季野在草创时代,其方法不尽适用于后辈。实斋才识绝伦,大声不入里耳,故不为时流宗尚。三君之学不盛行于清代,清代史学界之耻也。(《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

乾嘉年间,皖学(戴震学派)、吴学(惠栋学派)如日中天,势焰甚高,然能与皖学大师戴东原切磋研究,争一日之短长者,当推浙学大师章学诚(实斋),可惜其才识不为时流宗尚,一如乾嘉学人识王船山者,惟有刘继庄。(参阅曹聚仁《中国学术思想史随笔》)

在全盛期与蜕分期之间,有一重要人物,曰会稽章学诚。学诚不屑于考证之学,与正统派异。其言“六经皆史”,且极尊刘歆《七略》,与今文家异。然其所著《文史通义》,实为乾嘉后思想解放之源泉。其言“贤智学于圣人,圣人学于百姓”,“集大成者乃周公而非孔子”(《原道篇》);言“六经皆史,而诸子又皆出于六经”(《易教》、《诗教》、《经解》诸篇);言“战国以前无著述”(《诗教篇》);言“古人之言,所以为公,未尝私据为己有”(《言公篇》);言“古之糟粕,可以为今之精华”(《说林篇》);言“后人之学胜于前人,乃后起之智虑所应尔”(《朱陆篇》);言“学术与一时风尚不必求适合”(《感遇篇》);言“文不能彼此相易,不可舍己之所求以摩古人之形似”(《文理篇》);言“学贵自成一家,人所能者,我不必以不能为愧”(《博约篇》)。书中创见类此者不可悉数,实为晚清学者开拓心胸,非直史家之杰而已。(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

实斋“逆于时趋”,著述最大者,为文史、校雠两通义,近代治实斋之学者,亦率以文史家目之。然实斋著《通义》,实为箴砭当时经学而发,此意则知者甚尠。(钱穆《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实斋上辛楣宫詹(钱大昕)一书,颇道其崖略,谓:

学诚从事于文史校雠,盖将有所发明,然辨论之间,颇乖时人好恶,故不欲多为人知,所上敝帚,乞勿为外人道也。夫……世俗风尚,必有所偏,达人显贵之所主持,聪明才隽之所奔赴,其中流弊,必不在小,载笔之士,不思救挽,无为贵著述矣。苟欲有所救挽,则必逆于时趋。时趋可畏,甚于刑曹之法令也。……韩退之报张司业书,谓:“释、老之学,王公贵人方且崇奉,吾岂敢昌言排之?”乃知原道诸篇,当日未尝昭揭众目。太史公欲“藏之名山,传之其人”,不知者以谓珍重秘惜,今而知其有戒心也。韩退之云:“传来世莫若书,化当世莫若口。……”由韩氏之言体之,则著书为后世计;而今人著书欲以表襮于时,此愚见之所不识也。若夫天壤之大,岂绝知音?针芥之投,宁无暗合?则固采怀而出,何所秘焉!

明末清初,浙江乃学术荟萃之区,史学大师多出自浙东,继黄梨洲、万斯同史学大业,卓然有所建树者,有全谢山、章实斋;实斋倡“六经皆史”之说,纠正当时经学家以训诂考订以求道之流弊,世称浙学(浙东学派)。

实斋与戴震(东原)论学异同,溯而上之,即“浙东学派”与“浙西学派”之异同。其在清初,则为亭林与梨洲;其在南宋,即朱陆之异同也。今《文史通义》内篇卷二有“朱陆”与“浙东学术”两篇,即发其意。(钱穆《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

1777年(丁酉)五月间,戴东原卒于北京,实斋对戴氏虽时有贬辞,但赏识戴学之真髓,遂作《朱陆篇》:

宋儒有朱、陆,千古不可合之同异,亦千古不可无之同异也。末流无识,争相诟詈,与夫勉为解纷,调停两可,皆多事也。然谓朱子偏于道问学,故为陆氏之学者,攻朱氏之近于支离;谓陆氏之偏于尊德性,故为朱氏之学者,攻陆氏之流于虚无;各以所畸重者争其门户,是亦人情之常也。但既自承朱氏之授受而攻陆、王,必且博学多闻,通经服古,若西山、鹤山、东发、伯厚诸公之勤业,然后充其所见,当以空言德性为虚无也。今攻陆、王之学者,不出博洽之儒而出荒俚无稽之学究,则其所攻与其所业相反也。问其何为不学问,则曰支离也;诘其何为守专陋,则曰性命也。是攻陆、王者,未尝得朱之近似,即伪陆、王以攻真陆、王也,是亦可谓不自度矣。

荀子曰:“辨生于末学。”朱、陆本不同,又况后学之晓晓乎?但门户既分,则欲攻朱者必窃陆、王之形似;欲攻陆、王,必窃朱子之形似。朱子之形似必繁密,陆、王之形似必空灵,一定之理也。而自来门户之交攻,俱是专已守残,束书不观,而高谈性天之流也。则自命陆、王以攻朱者固伪陆、王,即自命朱氏以攻陆、王者亦伪陆、王,不得号为伪朱也。同一门户而陆、王有伪,朱无伪者,空言易而实学难也。黄、蔡、真、魏,皆承朱子而务为实学,则自无暇及于门户异同之见,亦自不致随于消长盛衰之风气也。是则朱子之流别优于陆、王也。然而伪陆、王之冒于朱学者,犹且引以为同道焉,吾恐朱氏之徒叱而不受矣。

......末流失其本,朱子之流别,以为优于陆、王矣。然则承朱氏之俎豆,必无失者乎?曰:奚为而无也。今人有薄朱氏之学者,即朱氏之数传而后起者也。其与朱氏为难,学百倍于陆、王之末流,思更深于朱门之从学,充其所极,朱子不免先贤之畏后生矣。然究其承学,实自朱子数传之后起也,其人亦不自知也。而世之号为通人达士者,亦几几乎褰裳以从矣。有识者观之,齐人之饮井相捽也。性命之说,易入虚无。朱子求一贯于多学而识,寓约礼于博文,其事繁而密,其功实而难,虽朱子之所求,未敢必谓无失也。然沿其学者,一传而为勉斋、九峰,再传而为西山、鹤山、东发、厚斋,三传而为仁山、白云,四传而为潜溪、义乌,五传而为宁人、百诗,则皆服古通经,学求其是,而非专己守残,空言性命之流也。自是以外,文则入于辞章,学则流于博雅,求其宗旨之所在,或有不自知者矣。生乎今世,因闻宁人、百诗之风,上溯古今作述,有以心知其意,此则通经服古之绪又嗣其音矣。无如其人慧过于识而气荡乎志,反为朱子诟病焉,则亦忘其所自矣。夫实学求是,与空谈性天,不同科也。考古易差,解经易失,如天象之难以一端尽也。历象之学,后人必胜前人,势使然也。因后人之密而贬羲、和,不知即羲、和之遗法也。今承朱氏数传之后,所见出于前人,不知即是前人之遗绪,是以后历而贬羲、和也。盖其所见能过前人者,慧有余也,抑亦后起之智虑所应尔也,不知即是前人遗蕴者,识不足也。其初意未必遂然,其言足以慑一世之通人达士而从其井捽者,气所荡也。其后亦遂居之不疑者,志为气所动也。攻陆、王者出伪陆、王,其学猥陋,不足为陆、王病也;贬朱者之即出朱学,其力深沉,不以源流互质,言行交推,世有好学而无真识者,鲜不从风而靡矣。

吕思勉评曰:此篇兼攻当时治汉、宋学者。...... 大抵一种学问,有其利必有其弊,利必出于公心,弊必出于私心,此百变而不能易者也。弊之征为好名;好名者或藉名以求利,或即以名为利,要皆不越于好利,仍是一义利之辨而已。宋儒最严义利之辨,貌附其学者,犹不免于好利;况于汉学之本不致谨于是者乎?

实斋晚年复作《书朱陆篇后》,明言此篇为戴氏而作(据刘刻《遗书》卷二):戴君学问,深见古人大体,不愧一代钜儒,而心术未醇,颇为近日学者之患,故余作朱陆篇正之。戴君下世今十余年,同时有横肆骂詈者,固不足为戴君累。

全祖望论及“宋乾、淳(淳熙)以后,学派分而为三:朱学也,吕学也,陆学也。三家同时皆不甚合。朱子以格物致知;陆学以明心;吕学则兼取其长,而复以中原文献之统润色之,门庭径路虽别,要其归宿于圣人则一也。”(《东莱学案》)

1800年(庚申),实斋贫病交加,几失明,仍奋力写出《浙东学术》篇,是年与世长辞。“此篇亦箴宋学末流空言无实之弊,而欲以史学救之也,可觇章氏对理学、史学之意见。”(吕思勉评)

浙东之学,虽出婺源,然自三袁之流,多宗江西陆氏,而通经服古,绝不空言德性,故不悖于朱子之教。至阳明王子揭孟子之良知,复与朱子抵牾。蕺山刘氏本良知而发明慎独,与朱子不合,亦不相诋也。梨洲黄氏出蕺山刘氏之门,而开万氏弟兄经史之学,以至全氏祖望辈尚存其意,宗陆而不悖于朱者也。惟西河毛氏,发明良知之学,颇有所得;而门户之见,不免攻之太过,虽浙东人亦不甚以为然也。

世推顾亭林氏为开国儒宗,然自是浙西之学。不知同时有黄梨洲氏出于浙东,虽与顾氏并峙,而上宗王、刘,下开二万,较之顾氏,源远而流长矣。顾氏宗朱而黄氏宗陆,盖非讲学专家各持门户之见者,故互相推服而不相非诋。学者不可无宗主,而必不可有门户,故浙东、浙西道并行而不悖也。浙东贵专家,浙西尚博雅,各因其习而习也。

天人性命之学,不可以空言讲也,故司马迁本董氏天人性命之说而为经世之书。儒者欲尊德性,而空言义理以为功,此宋学之所以见讥于大雅也。夫子曰:“我欲托之空言,不如见诸行事之深切著明也。”此《春秋》之所以经世也。圣如孔子,言为天铎,犹且不以空言制胜,况他人乎?故善言天人性命,未有不切于人事者。三代学术,知有史而不知有经,切人事也。后人贵经术,以其即三代之史耳。近儒谈经,似于人事之外,别有所谓义理矣。浙东之学,言性命者必究于史,此其所以卓也。

朱、陆异同,干戈门户,千古桎梏之府,亦千古荆棘之林也。究其所以纷纶,则惟腾空言而不切於人事耳。知史学之本于《春秋》,知《春秋》之将以经世,则知性命无可空言,而讲学者必有事事,不特无门户可持,亦且无以持门户矣。浙东之学,虽源流不异而所遇不同。故其见於世者,阳明得之为事功,蕺山得之为节义,梨洲得之为隐逸,万氏兄弟得之为经术史裁,授受虽出于一,而面目迥殊,以其各有事事故也。彼不事所事,而但空言德性,空言问学,则黄茅白苇,极面目雷同,不得不殊门户以为自见地耳。故惟陋儒则争门户也。

或问:事功气节,果可与著述相提并论乎?曰:史学所以经世,固非空言著述也。且如六经同出于孔子,先儒以为其功莫大于《春秋》,正以切合当时人事耳。后之言著述者,舍今而求古,舍人事而言性天,则吾不得而知之矣。学者不知斯义,不足言史学也。整辑排比,谓之史纂;参互搜讨,谓之史考,皆非史学。(章学诚《文史通义》卷五 内篇五 浙东学术)

(作者:成小秦,1975年毕业于陕西师大外文系;1980年毕业于爱丁堡大学英文系;先后在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从事翻译及教学。)

相关知识

夜读偶录 -- 章学诚论“浙东学术”
《论儒道禅》英文版获2023年国家社科基金中华学术外译项目立项
“典妻”一个浙东传统风俗下的牺牲品
尘封学术经典终获“重生” 影印再版《六同别录》亮相重庆书博会
夜读·经典之夜|故乡的野菜
朝雪录敖瑞鹏燕迟论古装仪态的重要性小敖太帅了~公子世无双 敖瑞鹏
卜喜逢:《红学史上的第一次学术碰撞——蔡胡论争考论》
张京华:顾炎武研究的学术意义
还没到吹“古偶盛世”的时候
莫砺锋 | 何为学术,学术何为?

网址: 夜读偶录 -- 章学诚论“浙东学术” http://m.taoroudan.com/newsview535244.html
所属分类:行业资讯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