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 | 张多堂:一把剪刀剪出非遗一片新天地

原标题:非遗 | 张多堂:一把剪刀剪出非遗一片新天地

张多堂,广灵剪纸创始家族第四代传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广灵剪纸代表性传承人、山西十大文化创新人物。为挖掘民间文化艺术“金矿”,他在没路的地方,硬是踏出一条属于自己也同时是留给后人的路,这是张多堂的新目标!

(山西)广灵剪纸作为中国传统民间剪纸三大流派之一,以其生动的构图、传神的表现力、细腻的刀法、考究的用料与染色、精细的包装制作工艺,独树一帜,被誉为“中华民间艺术一绝”,在中国剪纸中占有重要地位。2009年,广灵剪纸作为中国剪纸的部分申报项目,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前些年,广灵剪纸艺术进入发展的低迷期,老的去世,新的不学,脱挡断线问题严重。

1998年,张多堂拿出家中仅有的3000元存款,购买了纸、笔、刀、蜡板、磨石等所有器具,由几个家人和几个剪纸爱好者组成了广灵剪纸星火团队,组建和注册了广灵剪纸文化艺术研究中心,一边挖掘、搜集、整理;一边培训、设计、生产;一边向外跑,到处看,开动脑筋,拓宽思路,创新发展。结束了一家一户作坊式的生产模式,形成了从设计、刻制,染色到包装一条龙经营规模,使得广灵剪纸又重新绽放出艳丽的花朵,成为一朵惹人注目的艺术奇葩。

苦拼苦干——广灵剪纸有了灿烂的今天

为了摆脱刚起步时资金不足、市场不稳的困境,张多堂一个人拿着一大箱子广灵剪纸,跑遍了全国大江南北,参加全国大型展会,即使鞋磨破了,人跑瘦了,衣服弄脏了,也从不在乎,就像着了迷、发了疯的“江湖人”。

2006年4月,张多堂将广灵剪纸推上了上海招商引资会,并作为山西省委、省政府专用礼品,赠送给与会的国际友人和国内的商界领导,一次送了3000多册;2006年8月,在张多堂的呼吁下,广灵剪纸观展团参加了在内蒙古和林格尔举行的第二届(中国·和林格尔)国际剪纸艺术展,使广灵剪纸人和广灵剪纸赢得了第一次向国内外专家、学者和同仁广泛交流的机会。

2007年8月,在广灵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帮助下,张多堂自筹启动基金100万元,争取到国家开发银行山西省分行贷款580万元,建起全国第一家剪纸文化产业园区。其中,中国广灵剪纸艺术博物馆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综合楼建筑面积600平方米。成功地接待了受邀参加第三届中国·大同·广灵国际剪纸艺术展览盛会的美国、德国、波兰、日本、瑞士等国家和地区的专家、学者、中外艺术界名流,展出了来自各地名家获得金、银、铜、优秀奖作品和广灵剪纸作品共计600多幅,受到了广大中外观众的高度赞誉。在广灵历史上第一次成功举办了圆满、安全、热烈地国际性大型剪纸艺术展,为进一步发展广灵剪纸文化产业树起了一座里程碑。

精确定位——广灵剪纸站稳了脚跟

张多堂深知跑市场很重要,因为有市场才有销路,有销路才有利润。可要找到相接的市场,找到自己的消费群体和客户,却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于是他抓住了精确的定位,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由国内到国外,由单一到多元化。

剪纸本身满足的是人们的精神享受,尤其把剪纸作为礼品,送给外地或者外国的朋友时,既具艺术性,又显出文化档次。出于这种心态,张多堂把剪纸定位为中高端市场,并重点开发会议礼品剪纸和高规格的大型博览会展品,摆脱了在旅游景点地摊市场的低价位争抢。

十多年来,他始终坚持实施精品战略,挖掘产品深度。发挥传统品种在市场中的传承作用,保护传统产品的风格和内容;始终坚持生产与开发旅游纪念品结合,生产具有本地特色,精美小巧、携带方便的纪念品;始终坚持按礼品的档次开发产品,达到集艺术品、收藏品、工艺品、宣传品为一体具有本地特色的品牌。

坚持“立足山西,面向全国,走向世界”的工作思路,先后开发精品《四大名著》《京剧脸谱》《山西历史人物》《山西风光》《晋商文化》和反映山西省十一个省市文化特点等一系列广灵剪纸精品珍藏册和珍藏卷,精心打造大品牌。《山西八大文化品牌》新品共摘取金奖8枚,2010年广灵剪纸选入上海世博会进行展示展演,《山西八大文化品牌》珍藏卷被山西省委、山西省政府赠送给上海世博会组委会永久收藏,同年广灵剪纸被评为“山西省十大文化品牌”。广灵剪纸在省内外和全国各大城市占居了一席之位,站稳了脚跟。

独辟蹊径——广灵剪纸芳香飘天涯

张多堂是个永拉上坡车不松套的“老黄牛”。自1999年他建起广灵剪纸文化艺术发展有限公司开始,就独辟蹊径,采用新的管理模式和运营机制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推行了“公司+农户”的运作模式,公司作为主线,以公司带动农户,把过去零散的剪纸艺人“串”起来,这样既有集中又有分散。公司作为市场运营的主体,从市场开发、接收订单、新产品开发、设计样稿到技术工艺要求,都有公司负责,然后在分发给每个艺人,按照要求独立完成,再由公司统一验收把关,合格的产品才能进入市场。公司像一个经纪人,为每个艺人创造平台,艺人只负责制作,这样分工明确,各司其责,既有分工又有合作,唱的是大合唱,打的是组合拳,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形成了良性的“产、供、销”一体化的产业链,这样的运作模式,使公司和艺人能够充分的各尽所长,不仅集中了优势兵力占领市场的制高点,又增强了抗击市场风险的能力。

张多堂始终坚持“多形式、多品种、多题材”的“三多”原则。此后,公司的剪纸产品由原来的几十种扩展到五千多种,内容题材由传统扩展为全国著名文物古迹、旅游景点、人物造型、四大名著等各个领域。其产品扩展为时尚的工艺品、旅游纪念品、剪纸挂历、剪纸台历、剪纸贺年卡、剪纸邮票、剪纸画册、剪纸画轴、剪纸镜框、剪纸巨幅珍藏卷等,产品远销美国、日本、加拿大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从2004年到2006年连续三年为平遥国际摄影大展,设计制作了单色、彩色广灵剪纸邀请函,首次实现了由观赏性、装饰性到实用性的突破,给世界摄影家留下极其珍贵的且唯一的广灵剪纸邀请函。

做大做强——广灵剪纸打造出四大基地

张多堂把做大做强广灵剪纸文化产业,看作是张氏剪纸创始家族后继传承人的一项责任和义务。

全力打造以广灵剪纸文化艺术研究中心为核心的产品研发基地;以广灵剪纸文化艺术发展有限公司为中轴的生产基地;以广灵剪纸艺术博物馆为窗口的产品展销基地;以大同市广灵剪纸职业培训学校为载体的人才培训基地。

时至今日,广灵剪纸文化产业园已成为以剪纸艺术为核心经营内容,集设计生产、展览销售、教学研究、旅游观光为一体的多功能文化产业园区。实现年设计生产国际标准版高档剪纸15万套,中档剪纸10万套,低档剪纸5万套的生产力,满足了中外市场不同档次的消费需求,年产值5000万元,利税1258万,出口创汇500万元,带动当地6个乡镇2400人剪纸增收。

2018年,广灵剪纸被文化和旅游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列入第一批国家传统工艺振兴目录,广灵县多堂剪纸文化产业园区有限公司被山西省科技厅列入2018年第一批科技型中小企业。

(图片由受访人提供)

责编:张佳怡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非遗 | 非遗空间让非遗接地气、聚人气
网络达人说|“90后”非遗传承人的妙“剪”生花
跟着“非遗菜刀”传承人去“打刀” 感受百年技艺
曾为故宫修文物,央视点赞“吴罗织造技艺”苏州非遗传承人朱立群
非遗石锁,力拔山兮气盖世!苏州吴江横扇王焰有一群石锁喜爱者
【非遗在江西】在坚守中传承的“木雕技艺”
河北沧州非遗传承人创作石影雕版《千里运河图》
大美非遗|对话十二木卡姆艺术传承者:古老的艺术传承至今
国家级非遗传承人谭广辉:要传承技艺,还要把广彩市场做好
湖北宜昌保护传统文化——文化瑰宝焕发崭新魅力

网址: 非遗 | 张多堂:一把剪刀剪出非遗一片新天地 http://m.taoroudan.com/newsview6413.html
所属分类:行业资讯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