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情绪,阻碍你的成长
原标题:别让情绪,阻碍你的成长
内容来源:本文来自网络公开资料。
轮值主编| 智勇 责编 &值班编辑| 少将
第 7367 篇深度好文:4498字 | 11 分钟阅读
思维方式
别让情绪,阻碍你的成长音频:进度条00:00 14:19 后退15秒倍速 快进15秒
网上看过一个感触颇深的段子:
“职场上,你会沟通,加10分;会合作,加20分;会开拓资源,加50分;但如果你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不好意思,扣100分。”
很多时候,成功路上的绊脚石,不是能力不足,而是情绪不稳。
现在的很多公司,在招聘的时候,都会说:我们只招成年人。
什么是成年人?
小孩子才发脾气,成年人要做的不是发泄情绪,而是解决问题。
所以,作为“成年人”,一定要有良好的情绪控制能力。
为何?
有个词语叫“情绪成本”,意思是你每陷入情绪一分钟,就会损失一分钟去解决问题。
工作中,情绪不稳的人,一味沉溺于糟糕的心境中,抱怨焦虑、裹足不前,工作效率当然会大打折扣。
而情绪稳定的人,面对问题不犹豫、不拖延,遇山开路、逢水架桥,工作自然就顺了。
一、情绪控制能力,
是一个人的顶级实力
3月23日,美国国会大厦中,TikTok CEO周受资,被50多位美国众议院议员“围攻”了5个多小时。
美国国会议员们,将咄咄逼人和居高临下展现得淋漓尽致,发泄般地提问,并频频打断周受资的发言,根本不给他解释的时间。
但周受资依然能做到彬彬有礼,发言理性而有逻辑,完美展现了什么叫做“不情绪化”。
听证会之后,周受资在TikTok账号上的粉丝,从1.8万涨到了130万。
在油管(Youtube)上的听证会直播视频下方,其中的最热评论,一个是说“让我惊讶的是这个男人多么有耐心”,一个是说“谁能告诉我为什么国会不让他回答问题?!我的头好痛!”
工作的本质就是解决问题,过度的情绪毫无益处,反而会在无形中把你拖垮。
如果听证会上的周受资,陷入跟那些议员的争吵中,这不仅解决不了问题,还会造成两者更大的对立,TikTok的处境只会更加艰难。
每个人在工作上,难免遇到外界刺激产生情绪的时候,甚至遇到跟周受资类似的问题:
遇到了蛮不讲理的客户,委屈、气愤之下,出言顶撞最终搞砸了合作;
接手的新工作十分棘手,逢人就吐槽、抱怨,迟迟无法打起精神好好干;
熬夜加班做的工作领导不认可,瞬间开始焦虑、崩溃,甚至想甩手不干了……
每个人的心理承受能力,都是有限的。情绪是正常人的生理反应。
从情绪心理学角度来看,情绪来自于人的身体,来自五脏六腑。
人体内的许多组织、器官,不断地向大脑输送关于身体的信号,然后大脑根据这些信号,来预测下一步要做什么。
简单来说,就是身体的神经和化学信号,在大脑中变为了不同情绪,好让大脑了解自己的身体状态。
比如,当你渴了,会很想去喝水;当别人夸你,你会很高兴;当你被人骂,你会感觉愤怒……
实际上,情绪的出现,也是人体机制对自己的保护。
一些情绪,来自对环境的反应,可以让人有更好的生存能力。
比如,在森林里遇到猛兽,或者站在30层的楼顶,每个人都会不自觉产生害怕、恐惧的情绪。
这些情绪,就是大脑在告诉你,要远离这样可能会令你丧命的环境。
再比如,焦虑。
很多人都不喜欢焦虑,在年轻人中,还流行着许多抵御焦虑的方法。
实际上,焦虑是有用的。焦虑恰恰调动了人体的身体机能,也叫自主神经系统,让身体处于战斗和逃跑状态。
比如说,最近你有一项工作要完成,有一个deadline(截止日期),当快到时间节点时,交感神经系统就会非常紧张,你的焦虑感就出现了。如果不焦虑,可能就没法促使你尽快完成任务。
从这方面来说,在一些场景下,情绪并非是坏事。
但是,情绪并不解决问题。
在森林里遇到猛兽,恐惧害怕解除不了生死危机。马上到了工作的截止日期,焦虑并不能帮你完成工作。
情绪,是信号。就像周星驰的电影《功夫》中,“一支穿云箭,千军万马来相见”,“穿云箭”并不能解决问题,它只是信号,“千军万马来相见”才能解决问题。
为了解决问题,就要先看到这个信号,先意识到“情绪的存在”,不能在无意识中,被情绪控制。
听证会上的周受资,总被打断,不愤怒吗?不生气吗?
他不可能没有自己的情绪,但重要的地方在于,他意识到了自己的情绪,并成功控制住了它们,把自己的精力,全都放在了自己要做的事情上。
本事大,情绪稳,这才是顶级人才。与之相反,就是那种“本事不大,脾气不小”的人,这种人往往很难受别人欢迎。
《干法》一书中说:“成功不要有无谓的情绪。即使你抱怨再多,委屈再多。当下最要紧的一件事,就是先把工作做好,这才是一个成熟的人该有的心态。”
控制好情绪,专注行动,才能把工作做到极致。
字节跳动创始人张一鸣,在业界一直以理性克制著称。几乎没有人在他脸上,看到过大的情绪波动。
他曾表示:“工作中专注且高效的状态,是在轻度喜悦和轻度沮丧之间,不太激动,也不太郁闷。”
能干的人,从来不在情绪上计较,只在做事上认真。做一个情绪稳定的成年人,卯足全部精力与问题死磕,才是一个人走向成熟的标志。
情绪控制能力,是一个人的顶级实力。这背后,是清醒,是理性,也是格局。
周受资,正是因为没有情绪化,才让自己显得更强大!
二、情绪稳了,工作就顺了
有一次,沃伦·巴菲特和比尔·盖茨受邀到华盛顿大学进行演讲,有个学生问:“你们是如何做到比上帝还要富有?”
巴菲特说:“答案非常简单,成功与智商无关,关键在于理智。”
比尔·盖茨说:“我非常赞同沃伦的观点,掌控情绪的能力,决定一个人是否能成功。”
不难发现,越是本事大的人,越能够收起脾气、稳住情绪,专注做事。
资深公关李国威,曾经历过这样一件事。
在一次市场活动中,李国威率队,带着国内顶级的汽车媒体和记者去国外参展。
由于航班延误,到达目的地后,媒体工作人员需要在极短时间内写出稿件。
记者们面临着语言障碍,难以快速搜索和报道整个行业信息,再加上倒时差的疲惫,所有人都面露难色,甚至有记者接到主编的催稿电话后,当场急哭了。
面对如此紧急的情况,李国威的脸上没有闪过一丝焦急的神色,而是静静思考了片刻,当机立断做了四个决定——
评估当天可用的备稿、写稿时间;让记者全部先回酒店休息;他一个人参观所有展台;到新闻中心拿到稿件的资料。
3个小时后,他把记者全部召集过来,结合自己在汽车行业的经验,拿着材料进行口述,记者们边听边写稿。
就这样,一篇篇稿件准时传回了国内。
古话说:“心宁则智生,智生则事成。”正是稳定的情绪,让李国威一战成名,并最终成长为“中国公关第一人”。
工作中,从来没有简单的一帆风顺,多的是突如其来的问题。
解决问题的关键,不是有多聪明,而是情绪够稳。
《菜根谭》有言:“性躁心粗者,一事无成;心和气平者,百福自集。”
当你情绪稳了,工作也就顺了。
三、怎么对待情绪不稳的人?
有人可能会说,我的情绪很稳定,但是身边的人情绪不稳定,怎么办?
分情况看待。
那些不能给你带来任何正向价值的人,你就要坚决远离。为啥?
因为情绪的开关一旦按下,就如同开闸的洪水,产生一连串难以预测的后果。
这在心理学上,就叫做“踢猫效应”:
一位父亲在公司里受到老板的批评,回到家心情暴躁,把在沙发上跳来跳去的孩子臭骂一顿。
孩子莫名其妙挨了骂也很窝火,就踹了一脚身边打滚的猫。这只猫逃到了街上,正好一辆卡车开过,司机为了避让猫,却把旁边路过的孩子给撞伤了。
这就是坏情绪的传染。
控制不了情绪的人,简直就是一颗行走的炸弹,随时都有可能爆炸。
同时,远离情绪差的人,也是为了推开潜藏在我们身边的那些“垃圾车”。
“垃圾车定律”,这个概念,是美国心理学家大卫·波莱教授提出来的,也叫垃圾人定律。
这个世界上,有些人就像一辆垃圾车,他们身上充满了负面垃圾,抱怨、责怪、困难合理化、自私、愤怒、贪心、傲慢……
随着垃圾越堆越高,他们就需要找地方倾倒。如果你给他们机会,他们就会把垃圾一股脑倾倒在你身上。
当然,也有一些特殊情况——明知道这个人情绪不稳定,但是一时半会儿离不开。
比如,你有位同事非常厉害,工作能力极强,但就是脾气不好。而你又是一个非常上进的人,想学习他的长处。该怎么办?
专注于事,而非是人。忽略他的情绪,把全部精力投入到工作本身,把事情搞懂。
四、管理情绪,4个方法
看过一个有趣的比喻:工作中的每个人,都如同一辆在路上飞驰的汽车。
如果你的能量有80%用于情绪内耗中,只有20%的能量用于前进,自然跑不快。
可如果你的能量100%都转化成动能,就会远远甩开其他的车。
当你遇事不慌,稳住情绪,有条不紊地面对一切,你会发现,工作中的大多数难题,总能迎刃而解。
1.延迟判断,转换成积极正向的表达
当你产生愤怒、沮丧、悲观等负面情绪时,首先不要轻易对人或事下判断,定结论。
因为在不冷静的时候,你的判断更多带有主观色彩。
相反,你把这些情绪转换成,更为积极的表达方式,就会渐渐冷静下来。比如:
工作场合中,把“我能怎么办”改成“我来想办法”;
两性相处中,把“又怎么了”改成“怎么了”;
朋友聊天中,把“为什么”改成“怎么了”。
试一试,你会发现,很多负面情绪不知不觉就消散了。
2.专注于自己的目标
专注于自己的目标,也是管理情绪的好方法。
举个例子。1992年,当时号称“联想太子”的孙宏斌,被柳传志亲手送进监狱,大好前程,就此落幕。
2年后,孙宏斌一无所有,狼狈出狱,却要求见柳传志一面。他是要报仇吗?当然不是,他恳求柳传志帮衬一下,投资自己创业。
柳传志也很爽快,直接给了50万,孙宏斌也拿着这笔钱,创办了顺驰房地产,后来竟然成为地产大鳄。
你看,真正能成大器之人,绝不在情绪上耿耿于怀。情绪没那么重要,实现目标才是最关键的。
情绪是我们做事过程的“副产品”,我们本来的目标,不是为了这点情绪。因为情绪,而耽误了目标,不是本末倒置吗?
3.转移注意力,换一种方式发泄情绪
所有负面情绪,宜疏不宜堵。
如果不发泄,累积久了,就会以极端的方式爆发出来,所以能换一种方式发泄的,一定不能憋着。
很多商界大佬在面对巨大压力时,都会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来转移注意力。比如雷军喜欢滑雪,周鸿祎喜欢射击,张朝阳喜欢跑步。
罗辑思维联合创始人脱不花就曾说过:多参加打球、逛街、饭局、旅行,少参加茶会、禅修、面壁,不要给自己机会沉浸在“自怨自怜伤春悲秋”的情绪里。
当你不得不发泄负面情绪时,不妨让自己先停下来。
在工作和生活之间,留出一段恰当的距离,创造一段独属于自己的时间,去做一件自己喜欢的事情,来转移注意力,是很好的缓冲与休整。
4.梳理问题,思考情绪产生的根源
当然,在缓解了负面情绪后,一定不要忘了最重要的一步:寻找情绪问题的源头,并寻找解决方案。
心理学中有一个著名的“脱困四问”,回答以下4个问题,有助于理清思路:
① Emotion(情绪):我在什么情绪之中?强烈程度打几分?(找出情绪类别)
② Event(事件):因为发生了什么事?不带情绪化语言,客观真实地描述当时发生的事情,发现自己的表述有主观化倾向,请返回第一步,继续处理自己的情绪。(挖掘情绪背后的事实)
③ Target(目标):我的初心是什么?我原本想要什么?(找到期望与结果之间的差距)
④ Action(行动):下一步,我准备怎么做?我能为此做些什么?(行动改变)
理想汽车创始人李想曾说:不少朋友不清楚什么是情商。
这个情不是感情的情,而是情绪的情,尤其是关键时刻,对于自我情绪的控制能力,以及关键时刻做出理性选择的能力。
情绪稳定,是成年人最大的本事,能控制情绪的人,也能更从容地控制人生。
参考资料:
1.《一个人最大的本事,是能控制自己的情绪》,插座学院;
2.《情绪稳了,工作就顺了》,帆书APP,
3.《人对了,事就成了》,刘润;
4.《你的坏情绪,或许是在保护你!》,笔记侠。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笔记侠立场。
我们这一生,都在为认知买单
王志纲2023最新演讲:中国奇迹,很大一部分来自民营经济
一秒看透本质的人,是如何思考的?
扫码成为笔记侠的朋友
领取商业实战方法,迭代你的赚钱逻辑
分享、点赞、在看,3连3连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别让情绪,阻碍你的成长
情绪,其实是你最好的成长导师
能力陷阱:别让这3种陷阱,阻碍你发展的脚步
别让你的美好,浪费在精神内耗
别让你的“不好意思”,毁了你的人生
别让自卑,杀死更好的你!
情感:冲动是魔鬼,别让这个魔鬼害了你一辈子,让你遗憾终生
别让我一个人醉歌词 歌曲别让我一个人醉歌词
请记住:做你该做的,别让任何人打乱你的“节奏”
成长思考:每天都被工作占满,如何自我成长?
推荐资讯
- 1李沁肖战已同居领证? 李沁肖 48195
- 2闫妮老公邹伟平简历 闫妮前 43195
- 3王凯蒋欣承认已有一子? 结 39119
- 4王灿前夫 王灿的第一任老公 36182
- 5汪希玥回北京过年,怎料见到汪 32181
- 6张佳宁和宋轶长得像 同属甜美 25345
- 7央视主持孙小梅丈夫曝光,是大 20263
- 860年代,洪秀柱(右后)与父 19576
- 9佟丽娅事件是什么 佟丽娅回应 19037
- 10妻子频繁出轨老外,没想到被丈 18709